來本無心去即休,他時何處更同遊。可憐施食臺前鳥,任是無情也解愁。
挽方山闡維那 其三。明代。王恭。 來本無心去即休,他時何處更同遊。可憐施食臺前鳥,任是無情也解愁。
王恭(1343-? ),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
挽方山闡維那 其四。王恭。挽方山闡維那 其四。 翠竹黃花何處尋,一團蒲草夜堂深。驪珠忽度恆河水,空使浮生哭道林。
挽方山闡維那(二首)。王恭。挽方山闡維那(二首)。 雙樹花飛送斷香,六時經梵轉淒涼。青山何處堪垂淚,殘月疏鐘下影堂。
挽方山上人。王恭。挽方山上人。 新塔荒山生野煙,飄然只履向何天。禪家自是無生滅,塵世空餘有淚懸。
送宗元始和尚之天竺維那 其三。趙偕。送宗元始和尚之天竺維那 其三。 上人自有荊山玉,豈愛驪龍頷下珠。楊柳湖邊天未曉,偶隨孤棹落西吳。
哭林逸人 其三。徐熥。哭林逸人 其三。 記得方山昔日遊,逢君瀨水苦相留。從今若過方山路,不忍重維瀨水舟。
寄無維那。行端。寄無維那。 從教入禪今古有,從禪入教古今無。一心三觀門雖別,水滿千江月自孤。
送柔維那。釋居簡。送柔維那。 出院何妨更罰錢,子承父業且驢年。五峰不是藏牙爪,不使諸方取次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