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吏

潼關吏朗讀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潼關吏譯文及註釋

譯文

士卒勞役是多麼勞苦艱辛,在潼關要道築城。

大城比鐵還要堅固,小城依山而築,高達萬丈。

請問潼關吏:你們重新修築潼關是為了防禦叛軍嗎?

潼關吏邀請我下馬步行,為我指著山隅為我介紹情況:

“那些防禦工事高聳入雲端,即使飛鳥也不能越逾。

胡賊來犯只要據守即可,又何必擔心西都長安呢。

您看這個要害的地方,狹窄到只能一輛車子通過。

在戰事緊急時揮動兵器拒守,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呀。”

“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敗仗,唐軍死傷極多,慘死黃河。

請囑咐守關諸將領,千萬別蹈哥舒翰倉促應戰的覆轍。”

註釋

潼關:在華州華陰縣東北,因關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草草:疲勞不堪之貌。何:多麼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上句言堅,下句言高。城在山上故曰萬丈餘。

備胡:指防備安史叛軍。

要:同“邀”,邀請。

連雲列戰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關吏的答話。連雲言其高,戰格即戰柵,柵欄形的防禦工事。

西都:與東都對稱,指長安。

丈人:關吏對杜甫的尊稱。

艱難:戰事緊急之時。奮:揮動。

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靈寶縣以西至潼關一帶的地方。

哥舒:即哥舒翰。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杜甫詩選注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 :110-111 .

2、於海娣 等 .唐詩鑑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 :171-172 .

潼關吏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詩題下有小注:“安祿山兵北,哥舒翰請守潼關,明皇聽楊國忠言,力趣出兵,翰撫膺慟哭,而出兵至靈寶潼關遂失守。”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 .全唐詩(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17 .

2、蕭滌非 .杜甫詩選注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 :110-111 .

3、於海娣 等 .唐詩鑑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 :171-172 .

潼關吏鑑賞

  此詩開頭四句可以說是對築城的士兵和潼關關防的總寫。漫漫潼關道上,無數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築工事。“草草”,勞苦的樣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詩人無限讚歎的心情。放眼四望,沿著起伏的山勢而築的大小城牆,既高峻又牢固,顯示出一種威武的雄姿。這裡大城小城應作互文來理解。一開篇杜甫就用簡括的詩筆寫出唐軍加緊修築潼關所給予他的總印象。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這兩句引出了“潼關吏”。胡,即指安史叛軍。“修關”何為,其實杜甫是不須問而自明的。這裡故意發問。而且又有一個“還”字,暗暗帶出了三年前潼關曾經失守一事,從而引起人們對這次潼關防衛效能的關心與懸念。這對於開拓下文,是帶關鍵性的一筆。

  接下來,應該是潼關吏的回答了。可是他似乎並不急於作答,卻“要(邀)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從結構上看,這是在兩段對話中插入一段敘述,筆姿無呆滯之感。然而,更主要的是這兩句暗承了“修關還備胡”。杜甫憂心忡忡,而那位潼關吏看來對所築工事充滿了信心。他可能以為這個問題不必靠解釋,口說不足為信,還是請下馬來細細看一下吧。下面八句,都是潼關吏的話,他首先指看高聳的山巒說:“瞧,那層層戰柵,高接雲天,連鳥也難以飛越。敵兵來了,只要堅決自守,何須再擔心長安的安危呢!”語調輕鬆而自豪,可以想象,關吏說話時因富有信心而表現出的神采。他又興致勃勃地邀請杜甫察看最險要處:老丈,您看那山口要衝,狹窄得只能容單車通過。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八句,“神情聲口俱活”(浦起龍《讀杜心解》),不只是關吏簡單的介紹,更主要的是表現了一種“胡來但自守”的決心和“艱難奮長戟”的氣概。而這雖然是通過官吏之口講出來的,卻反映了守關將士昂揚的鬥志。

  緊接關吏的話頭,詩人卻沒有讚語,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因為詩人並沒有忘記“前車之覆”。三年前,佔據了洛陽的安祿山派兵攻打潼關,當時守將哥舒翰本擬堅守,但為楊國忠所疑忌。在楊國忠的慫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關督戰。哥舒翰不得已領兵出戰,結果全軍覆沒,許多將士被淹死在黃河裡。睹今思昔,杜甫餘哀未盡,深深覺得要特別注意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慎”字意味深長,它並非簡單地指責哥舒翰的無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觸及了多方面的歷史教訓,表現了詩人久久難以消磨的沉痛悲憤之感。

  與“三別”通篇作人物獨白不同,“三吏”是夾帶問答的。而此篇的對話又具有自己的特點。首先是在對話的安排上,緩急有致,表現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態。“修關還備胡”,是詩人的問話,然而關吏卻不急答,這一“緩”,使人可以感覺到關吏胸有成竹。關吏的話一結束,詩人馬上表示了心中的憂慮,這一“急”,更顯示出對歷史教訓的痛心。其次,對話中神情畢現,形象鮮明。關吏的答話並無刻意造奇之感,而守關的唐軍卻給讀者留下一種堅韌不拔、英勇沉著的印象。其中“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兩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猶如戰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杜甫朗讀
()

猜你喜歡

張鵬翮 : 潼關

潼關天險帶河流,鎖鑰秦川扼九州。三晉清光臨古渡,二華晴翠滿城樓。

風腥鐵馬華陰戍,波湧媧陵綠水洲。多少英雄眼底事,麒麟臺上角聲愁!

()
釋宗泐 : 度潼關

潼關西去入秦京,今古人多此路行。誰料不緣名利客,黃塵撲面聽車聲。

()
錢孟鈿 : 潼關

潼關天險鬱嵯峨,天外三峰俯大河。六國笙歌明月在,五陵冠劍夕陽多。

時來傑士能捫蝨,事去將軍竟倒戈。終古丸泥憑善守,英雄成敗感如何。

()
王廷相 : 潼關

天設潼關金陡城,中條華嶽拱西京。

何時帝劈蒼龍峽,放與黃河一線行。

()
譚嗣同 : 潼關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
張養浩 : 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晁補之 : 潼關道中

塵土長安古道深,潼關依舊接桃林。

使君驄馬來何後,道士青牛去莫尋。

()
李寄 : 潼關

群雉連雲起,雄關扼九州。羆當函穀道,虎踞大河流。

有舌供長嘯,無家成壯遊。誰知驢背上,衣白傲王侯。

()
王昶 : 潼關

鶉首星芒照九垓,規模百二自秦開。關山蒼莽爭天險,文武飛騰出將才。

日暖旌旗橫戌邏,雲連城堞抱烽臺。登高立馬休憑弔,看取三峰翠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