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

觀書朗讀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觀書譯文及註釋

譯文

我對書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無論清晨還是傍晚憂愁還是快樂總有它的陪伴。

眼前瀏覽過無數的文字後,胸中再無半點塵世間世俗的雜念。

新鮮的想法源源不斷的湧來用之不竭,像東風裡花柳爭換得形色簇新。

漫跨著金鞍,權貴們猶嘆芳蹤難尋,諒也不信這書齋裡別有春景。

註釋

故人:老朋友。此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擬作“故人”。

“相親”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昏:黃昏。憂:愁。每:時常。親:近。

三千字。此為泛指,並非確數。此句說明作者讀書多且快,同時也寫出他那種如飢似渴的情態。

胸次:胸中,心裡。塵:雜念。這句說作者專心讀書,胸無雜念,

“活水”句:化用朱熹《觀書有感》(其一)詩中:“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

逐:挨著次序。

金鞍:飾金的馬鞍。玉勒:飾玉的馬籠頭。此泛指馬鞍、籠頭的貴美。

廬:本指鄉村一戶人家所佔的房地,引申為村房或小屋的通稱。這裡指書房。

參考資料:

1、郭太平,王元明,王濤群.《勤學古詩百首》:河南少年兒童出版社,1983年:第177頁

觀書創作背景

  明代,科舉進入後期,不少人將讀書當作敲門磚,只將心思用在如何升官發財上,不再對書感興趣了。而於謙對讀書如此熱愛則不同凡響。面對以做官為目的,達到目的而後放棄書本的官場惡習,酷愛讀書的于謙題下《觀書》一作抒發胸臆,批評讀書現狀。

參考資料:

1、黃士吉.《歷代哲理詩巡禮》: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11:第349頁

觀書鑑賞

  該詩盛讚書之好處,極寫讀書之趣,作者于謙,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詩人。他生性剛直,博學多聞。他的勤學苦練精神與他的高風亮節一樣名傳後世。這首詩寫詩人自我親身體會,抒發喜愛讀書之情,意趣高雅,風格率直,說理形象,頗有感染力。

  詩的首聯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頷聯用誇張、比喻手法寫詩人讀書的情態。一眼掃過三千字,非確數,而是極言讀書之多之快,更表現詩人讀書如飢似渴的心情。胸無一點塵,是比喻他胸無雜念。這兩句詩使詩人專心致志,讀書入迷的情態躍然紙上,也道出了一種讀書方法。頸聯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說明勤讀書的好處,表現詩人持之以恆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句,是說堅持經常讀書,就象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永遠清澈。“東風”句是說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象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依次而來,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尾聯以貴公子反襯,顯示讀書人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讀書可以明理,可以賞景,可以觀史,可以鑑人,真可謂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這美好之情之境,豈是玩物喪志的遊手好閒者流所有以領略的!

于謙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後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諡曰忠肅。有《於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

于谦朗讀
()

猜你喜歡

鄭清之 : 觀書

肝脾何藥解清虛,不用參苓不{左口右父}咀。

一種單方無授受,明窗端坐只觀書。

()
趙蕃 : 夜坐觀書作

久矣疏黃卷,欣然對短檠。

燈寒度窗影,雨驟落檐聲。

()
陳璉 : 二喬觀書

紛紛三國戰爭餘,弦誦之聲久已無。喬氏女兒真可怪,不知終日讀何書。

()
胡巨集 : 觀書有感

一點銀蟾在碧空,千載堞廓夜玲瓏。

回首昔日遨遊處,覺得分明是管中。

()
宋祁 : 觀書

隱几窮千古,披經究萬殊。

扶疏曾答客,涉獵恥成儒。

()
文徵明 : 觀書

老眼視茫然,時時手一編。未能忘習氣,聊復遣餘年。

欹枕山窗下,篝燈細雨邊。誰應知此味,自結靜中緣。

()
宋伯仁 : 觀書

一篝燈影夜窗寒,靜展青編子細看。

會得聖賢千古意,不須場屋苦求官。

()
羅從彥 : 觀書有感

靜處觀心塵不染,閒中稽古意尤深。周誠程敬應粗會,奧理休從此外尋。

()
胡奎 : 二喬觀書

自小看書在繡幃,天生國色世應稀。曾知醜婦無才貌,也向南陽嫁布衣。

()
真山民 : 觀書自嘆

皓首抱遺經,堪憐誤一生。

空共蠹蟲飽,自作忍飢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