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存誠

薛存誠,字資明,唐河中寶鼎(治今山西萬榮縣西南寶鼎)人,貞元元年進士,生卒年不詳。薛存誠父薛勝,能文,曾作《拔河賦》,因有文采,風行一時。薛存誠受家庭的薰陶,自幼好學,長於詩賦。他於貞元年間(785— 804年)中進士,初任節度使府幕僚,後入朝為監察御史,兼管館驛。不久轉調殿中侍御史,後又遷度支員外郎、御史中丞。

()

人物生平

  薛存誠任御史中丞時,與刑部侍郎王播,大理卿武少儀秉公執法,審理了牽連到愛寵宦官樑守謙一案,將受賄的樑正言誅死。同時還懲處了不法僧人鑑虛。鑑虛在貞元年間(785—804年),交接朝中權貴、宦官,收受賄賂,橫行不法,官府不敢過問。審樑正言、沈壁一案時,薛存誠對鑑虛也進行了收審,得知前永樂縣今吳憑曾託鑑虛行賄給已故宰相杜黃裳。之外,杜黃裳還通過鑑虛納邠寧節度使高崇文錢4萬5千緡。這些事情一經落實,薛存誠就將鑑虛逮捕下獄,定成死罪。這下捅了馬蜂窩,—時朝中貴要,地方權臣,紛紛向唐憲宗保救鑑虛,眾情難違,唐憲宗特下詔赦免鑑虛。但薛存誠拒不執行,並把詔書奉還。第二天,唐憲宗又下詔要親自提審鑑虛,薛存誠讓宣召的宦官回奏唐憲宗說“鑑虛罪款已具,陛下若召而赦之,清先殺臣,然後可取。”唐憲宗頗為薛存誠的膽識所動,於是改變初衷,對薛存誠下詔嘉獎,放手讓薛存誠辦理鑑虛一案,薛存誠即將鑑虛鞭笞處死。

  薛存誠不僅敢於懲辦權奸,而且還勇於雪冤良善,就在他任御史小丞時,江西鎮監軍高重昌誣奏本鎮所轄信州刺史李位謀反。謀反為重罪,唐憲宗當即下詔調李位回朝受審。薛存誠覺得此事有冤情,在李位回朝後,他一日向唐憲宗三次上表,要求將李位交付御史臺審訊。唐憲宗準允了他的請求。薛存誠接案後經過認真審查,認為李位無罪,特為其昭雪。

  不久,薛存誠遷授給事中,但唐憲宗卻找不到御史中丞的合適人選,很思念薛存誠,即對宰相說:執法不徇私,沒有人能代替薛存誠。於是又任薛存誠為御史中丞。但薛存誠未及上任,就得暴病死去。唐憲宗深表惋惜,特下啟贈他為刑部侍郎。

薛存誠的詩文

曉色臨雙闕,微臣禮位陪。遠驚龍鳳睹,誰識冕旒開。

藹藹千年盛,顒顒萬國來。天文標日月,時令布雲雷。

()

驪岫接新豐,岧嶢駕碧空。鑿山開祕殿,隱霧蔽仙宮。

絳闕猶棲鳳,雕樑尚帶虹。溫泉曾浴日,華館舊迎風。

()

再入青鎖闈,忝官誠自非。拂塵驚物在,開戶似僧歸。

積草漸無徑,殘花猶灑衣。禁垣偏日近,行坐是恩輝。

()

宸翰符玄造,榮題國子門。筆鋒回日月,字勢動乾坤。

檐下雲光絕,樑間鵲影翻。張英聖莫擬,索靖妙難言。

()

葬儀從儉禮,刊石荷堯君。露跡垂繁字,天哀灑麗文。

詔深榮嗣子,海變記孤墳。寶思皆涵象,皇心永念勳。

()

聖唐復古制,德義功無替。奧旨悅詩書,遺文分篆隸。

銀鉤互交映,石壁靡塵翳。永與乾坤期,不逐日月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