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葵

周葵(1098—1174),字立義,號荊溪,晚號惟心居士。常州宜興人。生於宋哲宗元符元年,卒於孝宗淳熙元年,年七十七歲。少力學。自鄉校移京師兩學,均傳誦其文。宣和六年,擢進士甲科,調徽州推官。高宗時,除監察御史,徙殿中侍御史。在職僅二月,言事至三十章,且歷舉所行不當事凡二十條。孝宗時,累拜參知政事,兼權知樞密院事。虞尤文、陳伯康為相,葵即求退,除資政殿學士。起知泉州,告老,加大學士致仕閒居累年,不以世故縈心。此幅畫像取自清代修《江蘇錫山周氏宗譜》。

()

人物生平

  周葵,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進土,授徽州推官,辦事敏捷果斷,才華出眾。高宗年間先後授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職。他剛正不阿,直言敢諫,上任僅兩個月,就上書三十道奏章,其中二十條批評朝廷辦事不當,直接指責宰相不任責。高宗很不滿意,氣得臉色都變了,怒道:“趙鼎、張浚他們肯為朝廷辦事,須給他們權力,你為何總要以小事來指責他們呢?” 周葵見勢毫無懼色,曰:“陛下即位後已調換宰相十多人,開始都滿意地委任他,但結果因公議不容而罷免他。陛下有過尚望大臣盡忠直諫,難道朝臣有過就指點不得嗎? 小過不改,罪過日深,豈能保全。”高宗聽了這番話轉色歎服周葵見解。

  當時,朝廷內部在北伐問題上,爭論十分激烈。張浚等力主派兵北伐,收復失地。周葵連上三道奏章,闡明利弊關係。強調“在存亡之時,一定要考慮國家安危”,“條件不成熟,切不能輕易出征”。結果,以周葵“敗壞大計”貶職為司農少卿,以直祕閣調任信州(今江西上饒)知州;未上任。趙鼎死,秦檜任宰相,想利用周葵,再授殿中侍御史。周葵未如秦檜之願,向皇上上書直言:“願陛下以仁祖(宋仁宗)為法,大臣以杜衍(仁宗時的賢相)為法。”從此,秦檜開始對周葵不滿。周葵又論國用、軍政、士民三大弊病,更加得罪了居心叵測的秦檜,周葵再次被貶職。先後授起居郎,復直祕閣,起任湖州知州,移平江(今蘇州)知府。

  秦檜死,周葵復直祕閣知紹興府、代禮部侍郎,兼國子祭酒。周葵又奏:“科舉所以取士,比年主司迎合大臣意,取經傳語可諛者為問目,學者競相效仿,望詔國學並擇秋試考官,精選通經博古之士,放在前列,對牽強附會的、荒謬反常的,革除掉”。結果,周葵被排擠,出任信州知州,隨罷。起知撫州,引疾,改舉太平興國宮。不久,加直龍圖閣,調任太平州知州(今安徽當塗,轄境相當現當塗、繁昌、蕪湖等地)。一年,洪水暴發,圩堤損壞嚴重,他帶領官兵百姓合力抗洪,凡百二十里,全部修好。這一年,傍郡的圩田都被淹沒,災情慘重,唯當塗五穀豐登。他還下決心整治城中長期淤塞的河道,令城中每戶出一夫,由官府供伙食,同士兵一道拼力疏浚,使之條條暢通,免除水患,深受百姓愛戴。後,周葵進集英殿修撰、敷文閣待制、婺州(今浙江金華)知州。

  孝宗即位,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六月,授兵部侍郎兼侍講,又改同知貢舉兼代戶部侍郎。此時,金政權內部各種勢力鬥爭激化,金廢帝完顏亮為部將完顏元宜等所殺,張浚認為時機已到,密告皇上:“敵失泗州,其懼罪者皆欲來歸,願遣軍渡淮赴之,此恢復之機也”。葵請對:“謂不可輕舉,累數百言”。未予採納。朝廷派李顯忠、邵巨集淵攻打靈壁、虹二縣,結果敗歸。孝宗思其言中肯正確。周葵升左太中大夫,拜參知政事(副宰相),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七月兼代知樞密院事。

  周葵因反對北伐,與宰相虞允文、陳康伯不合,多次要求辭相。宋孝宗問他:“卿何請之力也?”周葵曰:“自預政以來,每與宰相論事,有以為然而從者;有不得以強從者;有絕不肯從者,十常四五。想陛下也會感到我們不一致,大約十事之中,不從者七八,安得不愧於心,此臣所以欲去也。”周葵任職期間,雖與人政見不一,但他始終能從大局出發,做好工作。他還為皇上薦賢選能,包括推薦反對過自己的人。他胸襟寬闊,深受孝宗讚賞。一次,孝宗對周葵說:“難得有像你這樣能體諒別人的人。”凡是周葵推薦的人,孝宗都當作佳士加以錄用。隆興二年閏十一月,周葵以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今浙江臨安境內)。後調任泉州知州(今福建泉州)告老,加大學士辭官。

周葵的詩文

指顧雲間去路悠,迢迢淺水漾輕愁。追隨飄影承纖手,綰結柔條可並頭。

何似大夫能射雉,不須丞相去鞭牛。妝成披扇還相笑,舊恨新歡共一舟。

()

畫檻朱欄別院深,荷香曲處覆成陰。銀河笑指他年事,碧海歡盟此夜心。

花燭開時吟好句,管絃歇處奏繁音。願將婀娜重憐惜,莫謂枝頭長似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