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士安

畢士安(938年—1005年11月14日),本名士元,字仁叟,一字舜舉。代州雲中(今山西大同)人。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進士。宋太宗太平興國中,為監察御史,出知乾州。宋真宗即位,權知開封府事。鹹平中,復為翰林學士,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為翰林侍讀學士。景德元年(1004年),進吏部侍郎,參知政事,拜平章事。澶淵之戰時支援寇準,力主真宗親征。景德二年(1005年),畢士安去世,年六十八。獲贈太傅、中書令,諡號“文簡”。有文集三十卷,今已佚。《全宋詩》錄有其詩。

()

人物生平

  畢士安,字仁臾,代州大同人,宋朝著名宰相。其曾祖與祖父都在本州、本縣做小官,父親還任過觀城縣令。畢士安從小好學,曾專程到宋(今河南省商丘)、鄭(河南省鄭州市)等地求師。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畢士安中進士,十年後任大理寺丞、三門發運事。

  淳化二年(991)為翰林學士,鹹平元年(998),任禮部侍郎、翰林學士。治學嚴謹,知人善任。曾大力推舉寇準。上召選官校勘《三國志》等,書中多有鄙惡之事,勸其刪改後刊印。他說:惡以戒世,善以勸後,善惡之事,春秋皆備。遂命刊刻。真宗即位(997年)拜工部侍郎、樞密直學士。景德初,進吏部侍郎、拜平章事。

  畢士安一生為人正直,勤於政務,治學嚴謹,知人善任。平日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曾大力推舉寇準,向宋真宗上書說:“寇準忠義兩全,善斷大事,我以為是宰相之材。”於是宋真宗同意畢士安之奏請,同時任命畢、寇二人為平章事(宰相)。寇準任宰相後,小人申宗古誣告,畢深知寇之為人,極力為寇辯護,查清誣告案件,將申宗古斬首,寇準才得安心政務。以後寇準力主抗遼,政績顯著,均為畢士安薦賢之功。

  景德元年(1004年),進吏部侍郎、拜平章事。同年,遼國統軍蕭撻凜領兵南下侵宋,畢士安與寇準力主真宗御駕澶淵訂盟,迫使遼邦不敢進犯,只好訂立澶淵盟約,雙方罷兵議和。

  景德二年(1005年)十月初十(11月14日),畢士安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宋真宗親至其府邸哭吊,異常悲慟,賜白金三百斤,並下詔為他廢朝五日,冊贈太傅、中書令,諡號“文簡”。

畢士安的詩文

多病眼昏書懶寄,煩君遠寄密蒙花。

愁無內史兼詞翰,為寫真方到海涯。

()

三四百年寺,今來國又清。

若非逢聖祚,從自有嘉名。

()

好文英主古難齊,寵重詞臣意弗低。

睿藻清新刊翠琰,神蹤飛動在璇題。

()

畫師不肯傳風蝶,故作枯乾逞奇絕。

清秋未合結繁陰,深戶何從灑飛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