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浚

範浚(1102-1150),字茂名(一作茂明),婺州蘭溪(金華蘭溪)香溪鎮人,世稱“香溪先生”。紹興中,舉賢良方正。以秦檜當政,辭不赴。閉門講學,篤志研求,學者稱香溪先生。浚著有《香溪集》二十二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

軼事典故

  朱熹兩次主其家拜訪,紼不遇。紹興二十年(1150)卒,年49歲。朱熹又親臨弔唁。香溪範氏宗祠有楹聯雲:“朱子三方地;朝廷七聘家。”即記其事蹟。

  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18歲的朱熹因早就聽說範浚“學甚正,而不知從何學”,於是在赴杭途中特意去香溪拜訪,不遇。過了2年再次專程登門拜訪,仍不遇,“因錄屏書《心箴》而旋”。後來,朱熹把《心箴》編入他自撰的《孟子集註》。值得一提的是,範浚比朱熹年長28歲,此時朱熹是以求學者的身份來拜訪的。明嘉靖間,皇帝聽經筵講官翟鑾等進講《心箴》,“敕建敬一亭,刊立《心箴》於天下學宮,特賜專祠春秋二祭”。可見範浚在南宋理學研究就在朱熹此訪當年,範浚逝世。終年49歲。朱熹親赴弔唁。於是有“朱子三訪地,朝廷七聘家”的美談。32年後,朱熹在理學方面如日中天,名聲大噪,他為範浚作《香溪範子小傳》,稱範浚為“子”,可見對其尊崇之意。其中說:“近世言浙學者多尚事功,浚獨有志聖賢之心學,無少外慕。屢辭徵辟不就。所著文辭,多本諸經而參諸子史,其考易、書、春秋,皆有傳注,以發前儒之所未發。於時家居,授徒至數百人,吾鄉亦有從其遊者。熹嘗屢造其門而不獲見。近始得學行之詳於先友呂伯恭(呂祖謙),庸述小傳以聞四方學者。”

範浚的詩文

星迴景急歲聿除,更長燭明坐蓬廬。東風夜半欲入律,萬木先已爭號呼。

小阮過予足風味,共觀古帖披前志。秋蛇綰字右軍書,朔馬騰風東晉記。

()

聞君結屋廬,幽意枕山隅。

()

西川有一鑑子,非銅非鐵非鉛。不假江心百鍊,自然本體精堅。

從來無臺可安,瑩磨拂拭都捐。歷歷森羅永珍,豈分胡漢蚩妍。

()

子方誇小隱,我亦愛深居。出補登山屐,歸攜帶月鋤。

旋沽新漉酒,聊駐故人車。有此幽棲樂,雖貧亦晏如。

()

雲頑欲雪不雪,梅凍將花未花。荒草狹蹊山路,斷橋流水人家。

()

瑟縮鴉棲古樹,聯拳鷺立回塘。水際風低白葦,隔村時見牛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