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先

張繼先(1092-1127),字嘉聞,又字道正,號翛然子,“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師道第三十代天師。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賜號“虛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僅三十六歲,葬安徽天慶觀。元武宗追封其為“虛靖玄通弘悟真君”。張繼先終生未娶,無子,有《虛靖語錄》七卷。張繼先的思想影響了心學大師陸九淵。北宋末雷法大興,天師派張繼先天師、林靈素真人、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陳楠真人均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人物生平

  張繼先為人沉默寡言。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年就九歲。徽宗崇寧以後,四次被召至東京,建醮內廷,賜號“虛靖先生”,視秩中散大夫,並賜昆玉所刻“陽平治都功印”等。張繼先天師亦為正一天師清微派大宗師。

  張繼先得宋徽宗恩寵,卻志在沖淡,喜在山中曠逸自怡,清靜修道,屢乞還山。作庵於上清宮後,為心齋坐忘之所,徽宗親書“靜通庵”賜之,有亭名“翛然”,並建靈寶、雲錦、真懿三觀,改祖師祠為演法觀。據稱他曾預知國難,託弟子王道堅轉告徽宗當“修德弭災”。其弟子吳真陽,王道堅等有名於世。

張繼先的詩文

西源好,幽徑不成斜。山谷隱連無改色,池塘空靜默無瑕。人釣水之涯。

仙舫小,人慾盼君家。歸棹日回如覽鏡,放船星落似乘槎。風雨亂寒沙。

()

共飲名家酒,三杯亦未辭。攄懷談道妙,舉筆賦新詩。

雖病仍牽率,為歡信渺瀰。疏星聯遠漢,綠水湛前池。

()

長鬆偃蹇不依林,枝幹高盤千畝陰。昨夜酒醒風雨急,半空彷佛聽龍吟。

()

南山雨過北山出,昨夜月明今日晴。雲氣自舒還自捲,太虛萬古常清明。

()

小小葫蘆,生來不大身材矮。子兒在內。無口如何怪。

藏得乾坤,此理誰人會。腰間帶。臣今偏愛。勝掛金魚袋。

()

西源好,巖館鑿鬆崖。五斗洞前斟玉斝,半酣窗外撫金盃。

無累自悠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