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詩文

  康白:足下昔稱吾於潁川,吾常謂之知言。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閒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羶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吾昔讀書,得並介之人,或謂無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強。今空語同知有達人無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內不失正,與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莊周,吾之師也,親居賤職;柳下惠、東方朔,達人也,安乎卑位,吾豈敢短之哉!又仲尼兼愛,不羞執鞭;子文無慾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濟物之意也。所謂達能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以此觀之,故堯、舜之君世,許由之巖棲,子房之佐漢,接輿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數君,可謂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動,各附所安。故有處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論。且延陵高子臧之風,長卿慕相如之節,志氣所託,不可奪也。吾每讀尚子平、臺孝威傳,慨然慕之,想其為人。少加孤露,母兄見驕,不涉經學。性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轉乃起耳。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而為儕類見寬,不攻其過。又讀《莊》、《老》,重增其放,故使榮進之心日頹,任實之情轉篤。此猶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雖飾以金鑣,饗以嘉餚,愈思長林而志在豐草也。

朗讀
()

  餘少好音聲,長而玩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音聲也。是故復之而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歷世才士,併為之賦頌。其體制風流,莫不相襲。稱其才幹,則以危苦為上;賦其聲音,則以悲哀為主;美其感化,則以垂涕為貴。麗則麗矣,然未盡其理也。推其所由,似原不解音聲;覽其旨趣,亦未達禮樂之情也。眾器之中,琴德最優。故綴敘所懷,以為之賦。

  其辭曰:

朗讀
()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

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朗讀
()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

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朗讀
()

  有秦客問於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於金石;安樂之象,形於管絃也。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絃,知眾國之風。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今子獨以為聲無哀樂,其理何居?若有嘉訊,今請聞其說。」主人應之曰:「斯義久滯,莫肯拯救,故令歷世濫於名實。今蒙啟導,將言其一隅焉。夫天地合德,萬物貴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故章為五色,發為五音;音聲之作,其猶臭味在於天地之間。其善與不善,雖遭遇濁亂,其體自若而不變也。豈以愛憎易操、哀樂改度哉?及宮商集比,聲音克諧,此人心至願,情慾之所鍾。故人知情不可恣,欲不可極故,因其所用,每為之節,使哀不至傷,樂不至淫,斯其大較也。然『樂雲樂雲,鍾鼓云乎哉?哀雲哀雲,哭泣云乎哉?因茲而言,玉帛非禮敬之實,歌舞非悲哀之主也。何以明之?夫殊方異俗,歌哭不同。使錯而用之,或聞哭而歡,或聽歌而戚,然而哀樂之情均也。今用均同之情,案,「戚」本作「感」,又脫同字,依《世說·文學篇》注改補。而發萬殊之聲,斯非音聲之無常哉?然聲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勞者歌其事,樂者舞其功。夫內有悲痛之心,則激切哀言。言比成詩,聲比成音。雜而詠之,聚而聽之,心動於和聲,情感於苦言。嗟嘆未絕,而泣涕流漣矣。夫哀心藏於苦心內,遇和聲而後發。和聲無象,而哀心有主。夫以有主之哀心,因乎無象之和聲,其所覺悟,唯哀而已。豈復知『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哉。風俗之流,遂成其政;是故國史明政教之得失,審國風之盛衰,吟詠情性以諷其上,故曰『亡國之音哀以思』也。夫喜、怒、哀、樂、愛、憎、慚、懼,凡此八者,生民所以接物傳情,區別有屬,而不可溢者也。夫味以甘苦為稱,今以甲賢而心愛,以乙愚而情憎,則愛憎宜屬我,而賢愚宜屬彼也。可以我愛而謂之愛人,我憎而謂之憎人,所喜則謂之喜味,所怒而謂之怒味哉?由此言之,則外內殊用,彼我異名。聲音自當以善惡為主,則無關於哀樂;哀樂自當以情感,則無繫於聲音。名實俱去,則盡然可見矣。且季子在魯,採《詩》觀禮,以別《風》、《雅》,豈徒任聲以決臧否哉?又仲尼聞《韶》,嘆其一致,是以諮嗟,何必因聲以知虞舜之德,然後嘆美邪?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過半矣。」

  秦客難曰:「八方異俗,歌哭萬殊,然其哀樂之情,不得不見也。夫心動於中,而聲出於心。雖託之於他音,寄之於餘聲,善聽察者,要自覺之不使得過也。昔伯牙理琴而鍾子知其所志;隸人擊磬而子產識其心哀;魯人晨哭而顏淵審其生離。夫數子者,豈復假智於常音,借驗於曲度哉?心戚者則形為之動,情悲者則聲為之哀。此自然相應,不可得逃,唯神明者能精之耳。夫能者不以聲眾為難,不能者不以聲寡為易。今不可以未遇善聽,而謂之聲無可察之理;見方俗之多變,而謂聲音無哀樂也。」又云:「賢不宜言愛,愚不宜言憎。然則有賢然後愛生,有愚然後憎成,但不當共其名耳。哀樂之作,亦有由而然。此為聲使我哀,音使我樂也。苟哀樂由聲,更為有實,何得名實俱去邪?」又云:「季子採《詩》觀禮,以別《風》、《雅》;仲尼嘆《韶》音之一致,是以諮嗟。是何言歟?且師襄奏操,而仲尼睹文王之容;師涓進曲,而子野識亡國之音。寧復講詩而後下言,習禮然後立評哉?斯皆神妙獨見,不待留聞積日,而已綜其吉凶矣;是以前史以為美談。今子以區區之近知,齊所見而為限,無乃誣前賢之識微,負夫子之妙察邪?」

朗讀
()

□□鳥群嬉。感寤長懷。能不永思。永思伊何。思齊大儀。

凌雲輕邁。託身靈螭。遙集玄圃。釋轡華池。華木夜光。

朗讀
()

翩翩鳳翮。逢此網羅。

朗讀
()

泆泆白雲,順風而回。淵淵綠水,盈坎而頹。乘流遠逝,自躬蘭隈。

杖策答諸,納之素懷。長嘯清原,惟以告哀。

朗讀
()

肅肅泠風。分生江湄。卻背華林。俯泝丹坻。含陽吐英。履霜不衰。嗟我殊觀。百卉且腓。心之憂矣。孰識玄機。

朗讀
()

猗猗蘭藹,殖彼中原。綠葉幽茂,麗藻豐繁。馥馥蕙芳,順風而宣。

將御椒房,吐薰龍軒。瞻彼秋草,悵矣惟騫。

朗讀
()

肅肅冷風,分生江湄。卻背華林,俯溯丹坻。含陽吐英,履霜不衰。

嗟我殊觀,百卉具腓。心之憂矣,孰識玄機。

朗讀
()

流俗難悟。逐物不還。至人遠鑑。歸之自然。萬物為一。四海同宅。與彼共之。予何所惜。生若浮寄。暫見忽終。世故紛紜。棄之八戎。

澤雉雖飢。不願園林。安能服御。勞形苦心。身貴名賤。榮辱何在。貴得肆志。縱心無悔。

朗讀
()

琴詩自樂。遠遊可珍。含道獨往。棄智遺身。寂乎無累。何求於人。長寄靈嶽。怡志養神。

朗讀
()

乘風高逝。遠登靈丘。託好松喬。攜手俱遊。朝發太華。夕宿神州。彈琴詠詩。聊以忘憂。

朗讀
()

詳觀凌世務。屯險多憂虞。施報更相市。大道匿不舒。夷路值枳棘。安步將焉如。權智相傾奪。名位不可居。鸞鳳避罻羅。遠託崑崙墟。

莊周悼靈龜。越稷畏王輿。至人存諸己。隱璞樂玄虛。功名何足殉。乃欲列簡書。所好亮若茲。楊氏嘆交衢。去去從所志。敢謝道不俱。

朗讀
()

役神者弊。極欲令人枯。役神者弊。極欲令人枯。顏回短折。下及童烏。縱體淫恣。莫不早徂。酒色何物。自令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

人枯。

朗讀
()

絕智棄學。遊心於玄默。絕智棄學。遊心於玄默。遇過而悔。當不自得。垂釣一壑。所樂一國。被髮行歌。和氣四塞。歌以言之。遊心於

玄默。

朗讀
()

思與王喬。乘雲遊八極。思與王喬。乘雲遊八極。凌厲五嶽。忽行萬億。授我神藥。自生羽翼。呼吸太和。煉形易色。歌以言之。思行遊

八極。

朗讀
()

天下悠悠者。不能趨上京。二郭懷不群。超然來北征。樂道託萊廬。雅志無所營。良時遘其願。遂結歡愛情。君子義是親。恩好篤平生。

寡智自生災。屢使眾釁成。豫子匿樑側。聶政變其形。顧此懷怛惕。慮在茍自寧。今當寄他域。嚴駕不得停。本圖終宴婉。今更不克幷。

朗讀
()

昔蒙父兄祚。少得離負荷。因疏遂成懶。寢跡北山阿。但願養性命。終己靡有他。良辰不我期。當年值紛華。坎凜趣世教。常恐嬰網羅。

羲農邈已遠。拊膺獨諮嗟。朔戒貴尚容。漁父好揚波。雖逸亦已難。非餘心所嘉。豈若翔區外。餐瓊漱朝霞。遺物棄鄙累。逍遙遊太和。

朗讀
()

嗟古賢原憲。棄背膏粱朱顏。樂此屢空飢寒。形陋體逸心寬。得志一世無患。

朗讀
()

老萊妻賢明。不願夫子相荊。相將避祿隱耕。樂道閒居採{艹/汧}。終厲高節不傾。

朗讀
()

勞謙寡悔。忠信可久安。勞謙寡悔。忠信可久安。天道害盈。好勝者殘。強梁致災。多事招患。欲得安樂。獨有無愆。歌以言之。忠信可

久安。

朗讀
()

貧賤易居。貴盛難為工。貧賤易居。貴盛難為工。恥佞直言。與禍相逢。變故萬端。俾吉作凶。思牽黃犬。其計莫從。歌以言之。貴盛難

為工。

朗讀
()

智慧用有為。法令滋章寇生。紛然相召不停。大人玄寂無聲。

鎮之以靜自正。

朗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