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

關漢卿(約1220年──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號已齋(一作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一生寫了60多種,今存18種,最著名的有《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關漢卿塑造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曲家聖人”。

()

人物生平

  關於關漢卿的生平的資料相當缺乏,只能從零星的記載中窺見其大略。據元代後期戲曲家鍾嗣成《錄鬼簿》的記載,“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太醫院尹”別本《錄鬼簿》作“太醫院戶”。關於關漢卿的籍貫,有大都(今北京市)(《錄鬼簿》)、解州(在今山西運城)(《元史類編》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安國市)(《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說法。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見“太醫院尹”的官名,而“醫戶”卻是元代戶籍之一,屬太醫院管轄。因此,關漢卿很可能是屬元代太醫院的一個醫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臨床診病的描寫,宛若醫人聲口,可以作為助證。

  元末夏庭芝《青樓集·序》載:“我皇元初並海宇,而金之遺民若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弄風月,流連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蘭谷即白樸,金亡(1234)時才8歲,估計關漢卿的年代同他們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關漢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號(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斷出關漢卿約卒於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後,他的生年,估計在1220年左右。《錄鬼薄》作者鍾嗣成稱關漢卿為“前輩已死名公”,說“餘生也晚,不得預几席之末”。《錄鬼簿》成書於1330年,故將關漢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當去事實不遠。

  南宋滅亡(1279)之後,關漢卿曾到過當時南方戲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寫有〔南呂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句)。還曾到過揚州,寫曲贈朱簾秀,有“十里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句。

  關漢卿是一位熟悉勾欄伎藝的戲曲家,《析津志》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明代臧晉叔《元曲選·序》說他“躬踐排場,面敷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關漢卿在元代前期雜劇界是領袖人物,玉京書會裡最著名的書會才人。據《錄鬼簿》、《青樓集》、《南村輟耕錄》記載,他和雜劇作家楊顯之、樑進之、費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員朱簾秀等均有交往,和楊顯之、王和卿更見親密。

關漢卿的詩文

適意行,安心坐,渴時飲飢時餐醉時歌,困來時就向莎茵臥。日月長,天地闊,閒快活!

舊酒投,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閒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閒快活!

()

自送別,心難捨,一點相思幾時絕?憑闌袖拂楊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

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訊息,則見雙燕鬥銜泥。

()

  〔一枝花〕

  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裡眠花臥柳。

()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裡綠楊堪繫馬。困坐南窗下,數對清風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誰畫?瘦巖巖羞戴石榴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