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爵滋

黃爵滋(1793(癸丑年)—1853)清代官吏、詩人。字德成,號樹齋。撫州宜黃縣城人。官至禮、刑二部侍郎。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當黃爵滋初入仕途時,鴉片流毒正肆無忌憚地吞噬著清王朝積弱的軀體。閉關鎖國政策的推行,使這個“天朝上國”妄自尊大、因循守舊,舉國孤陋寡聞,陶醉於“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的無知狀態。剛剛邁進而立之年的黃爵滋不禁一聲嘆息。積極倡導禁菸的先驅者之一,與林則徐、鄧廷楨等均為禁菸名臣。

()

人物生平

  當黃爵滋初入仕途時,鴉片流毒正肆無忌憚地吞噬著清王朝積弱的軀體。閉關鎖國政策的推行,使這個“天朝上國”妄自尊大、因循守舊,舉國孤陋寡聞,陶醉於“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的無知狀態。剛剛邁進而立之年的黃爵滋不禁一聲嘆息。

  黃爵滋四歲入私塾,七歲能賦,十歲通諸子之學。嘉慶十三年(1808),入府州府學,學業大進。十七年(1812)縣試名列榜首,次年取拔貢,任瀘溪(今資溪)縣學訓導。二十四年,參加江西鄉試中舉。道光三年(1823年)進士,入翰林院,選庶吉士,六年(1826)散館授編修,旋充國史館協修、武英殿纂修、總纂官。其間,常與友招客論文,飲酒賦詩,並同宣南詩社成員詩酒往還,在京漸有詩名。八年(1828)為江南鄉試副考官。十二年至十四年為福建、陝西、江西、山東等道監察御史,兵、工、戶部掌印給事中。十五年提為鴻臚寺卿、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後升禮部、刑部右侍郎,官至刑部左侍郎兼左副都御史,署倉場侍郎。曾三主鄉試,兩次會試監考官,選拔不少知名人士。由翰林院編修歷任監察御史,兵科、工科給事中,鴻臚寺卿,道光十九年(1839年)後任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司通政使、禮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左侍郎等職。他和林則徐、龔自珍、魏源、姚瑩等人志趣相投,提倡經世之學,主張重新整理吏治,掃除貪汙,整頓軍務,鞏固邊防,是當時地主階級改革派中一個有影響的人物。他敢於揭發封建統治的黑暗腐敗現象,“以直諫負時望,遇事鋒發,無所迴避。”在鴉片戰爭前,創議禁菸應重治吸食者,挑起了在全國各省軍政大吏中關於嚴禁馳禁的一場大辯論,成為林則徐主持禁菸運動的發起者。鴉片戰爭爆發後,他奉派赴閩、浙查辦鴉片走私問題和視察海防,堅持抵抗侵略的主張,揭露投降派的對外妥協陰謀,“一時以為清流眉目”。道光二十二年退休回籍。二十三年(1843)朝廷發現戶部銀庫虧空,黃爵滋因曾清查銀庫,以失察罪被革職,即返省主持豫章書院。二十四年以六部員外郎啟用,以病未就,仍主講書院。三十年至京閒居。咸豐三年(1853)卒於北京,終年61歲,後歸葬於宜黃二都鄉石鞏寺側。

黃爵滋的詩文

勢壓磨盤雄,天河俯瞰中。澗風秋咽角,嶺月曉懸弓。

虛堠人煙合,危橋驛騎通。香泉儲萬斛,欲問醉鄉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