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播

王播(759~830)字明敭(同“揚”),太原(今太原)人。貞元(786~805年)中擢進士,舉賢良方正異等。長慶初歷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和初拜左僕射,封太原郡公。卒,諡曰敬。工書,嘗書唐鳳翔尹李晟為國修寺碑。《唐書本傳》、《墨池編》、《佩文齋書畫譜》

()

人物生平

  王播,字明敭,原籍太原(今太原),其父王恕,曾任揚州(今江蘇揚州)倉曹參軍,遂以揚州為家。王播生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卒於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唐德宗貞元十年(791年)考中進土,同年又應制舉賢良方正科,成績優異,補盩至(今陝西西周至)尉。

  在任期間,王播剖斷獄訟,明察秋毫,深得御史中丞李汶的賞識,被推薦任監察御史。當時,官場黑暗,政治腐敗,賄胳公行。王播身為監察御史,剛正不阿,不畏權貴,曾冒著丟官的危險彈劾並罷免了把有賄賂罪的雲陽(今陝西境內)丞源鹹季,將擢升為侍御史。

  貞元未年,王播因得罪驕橫的京兆尹李實,被貶為三原(今陝西富平西南)縣令。他在任職期間,縣中豪強犯法,也以法繩之,不予寬宥,年終考課,政績為“畿邑之最”。

  唐順宗即位,任命王播為駕部員外郎。他執法嚴明,嚴厲打擊不逞之徒,政績突出。擢任工部郎中、知御史雜事。後來,王播出任長安縣令。當時,正值關中饑荒,諸鎮禁止糧食出境。王播奏明朝廷,下詔令各地賑援畿輔,關中地區的老百姓賴以渡過饑荒。王播屢遷刑部侍郎、禮部尚書等職。

  從唐憲宗元和六年(811年)起,王播一直兼任諸道鹽鐵轉運使,負責運送朝廷徵收的財賦收入,因其政績突出,為同僚所稱讚,並多次得到皇帝的表彰。

  元和九年(814年),唐憲宗下令討伐淮西(治今河南汝南)強藩吳元濟,各路官軍緊急出動,軍需供應異常緊張。兼任鹽鐵轉運使的王播推薦深通“泉貨盈虛”的程異為副使,馳赴江淮督促財賦,朝廷對淮西用兵三、四年而“兵得無乏”。王播對淮西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元和十三年(818年),王播受宰相皇甫縛的排擠,調離中央,去任偏遠的劍南西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節度使。他所兼任的鹽鐵轉運使一職由程異繼任。這次貶謫,對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竟一改過去幾十年的為人作風,專以奉迎權貴為務。

  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王播居官10年,並曾兩次出任宰相,就是憑苛剝人民,賄賂皇帝和宦官而取得的。唐穆宗一即位,立刻貶逐了奸相皇甫縛。王播在西川聞訊,“大修貢奉,且以結賂宦官,求為相”,很快被召回朝廷,擔任宰相。當時,河北三鎮(盧龍,成德、魏博)相繼復叛朝廷,在此事關國家安危的重大問題上,宰相王播竟“不措一言”因此,王播被免相,調任淮南節度使 (治所在今江蘇揚州)。王播下車伊始,正值淮南遭受特大早災,老百姓窮困潦倒,他卻加劇盤剝敲詐,“民皆怨之”。唐敬宗朝宦官王守澄專權用事,王播“廣求珍異”賄賂之。為了得到唐敬宗的擢拔,他還在鹽、銅稅內,巧為苛斂,以“羨餘”名目每月向皇帝進奉,年達百萬餘緡。唐文宗繼位以後,王播自淮南入朝,向唐文宗“獻玉帶十有三”,“進大小銀盌三千四百枚,綾絹二十萬匹”。因此,唐文宗又提拔他擔任了宰相,進封為太原郡公。一直到太和四年(830年),王播病死,年72歲。

評價

  王播雖然有隨波逐流、隨勢沉浮的劣行,當時已為士大夫所唾棄,認為他以“奸邪進取”,“不存士行”;但是他畢竟出身寒門,從小孤貧,憑著刻苦勤奮,以文辭自立,所以他“居官強濟”,“勤於吏治”,往往人所不堪勝任之事,他卻反以為樂。例如,他在淮南節度使任上,比較注意水利工程的維修和興建。使漕運從此暢通無阻。這也是王播為後人所懷念的一個重要原因。

王播的詩文

三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
如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

()

昔年獻賦去江湄,今日行春到卻悲。三徑僅存新竹樹,
四鄰惟見舊孫兒。壁間潛認偷光處,川上寧忘結網時。
更見橋邊記名姓,始知題柱免人嗤。

()

昔年獻賦去江湄,今日行春到卻悲。三徑僅存新竹樹,四鄰惟見舊孫兒。

壁間潛認偷光處,川上寧忘結網時。更見橋邊記名姓,始知題柱免人嗤。

()